English

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1998-01-2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山东大学社科系赵明义教授承担的“八五”规划重点项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其最终成果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专著《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这项成果比较深刻地阐述了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统一性和模式的多样性问题。邓小平理论将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理论把社会主义本质放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点上,不仅从当今社会主义制度产生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这一历史现象和这些国家迫切需要首先摆脱贫困的客观要求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命题,而且从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点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命题。这就回答了如何坚持、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迫切问题。

二、在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中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为指导,提出了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明确指出初级阶段将是一个近百年的发展时期,并对初级阶段的规定性加以系统论述。邓小平指出,初级阶段是专指我国在生产力水平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必然经历的特定阶段。其根本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完成社会主义从不够格到基本够格的历史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和实践意义。

三、在改革中把握社会主义的矛盾运动,并在改革中解决社会主义的矛盾。邓小平理论从社会主义实践出发,认为生产资料的国有制以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集中控制的行政管理体制,使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传统体制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运动决定社会主义矛盾运动的方式,必然是通过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僵化体制来促使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其运动形式必然是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成为社会生活中大量的主要的矛盾。

四、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把握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邓小平理论突破了市场经济必然以私有制为基础、公有制同市场经济不相容的传统观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的市场经济属性,并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认,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企业制度、国家宏观调控体制和手段成为改革理论研究和实践扩展的新领域。

五、在合作、斗争中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正确关系。从其理论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明确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并存将是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从其实践意义上看,邓小平理论明确了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斗争关系将在三个层次上展开:一是在制度层次上展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这就决定了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是并存中的斗争为主。二是在国家层次上展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作为政治实体都是以国家为载体,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是按照国际关系准则在共处中求发展。三是在本国范围内的层次上,通过“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所谓“一国两制”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占国家政治制度主体地位的前提条件下,长期保留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地区的政治实体地位。

六、坚持在共产党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目前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而不是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所以坚持党的领导仍然是实现改革的社会主义选择的历史前提。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首先要解决如何执政的问题,在制度上解决执政的方式方法问题,使党的执政活动通过法律的程序予以贯彻。其次,提高党的决策科学化水平。再次,要提高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用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践相结合的新理论武装全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